冬季养生 怎么出汗才最养人

时间:2024-12-04 16:23:32 来源:腹背受敌网

冬季养生 怎么出汗才最养人

从汗液看健康你会吗?

人体除嘴唇等极少数部位没有汗腺外,冬季全身有200~250万个汗腺,养生养人将其连接起来长达20~30公里。出汗才最热汗由胸、冬季颈、养生养人背等处排出,出汗才最冷汗则由手心、冬季脚心、养生养人腋下排出。出汗才最人体这些部位汗腺发达,冬季平均每平方厘米有400~600个汗毛孔。养生养人据实验测定,出汗才最每出1公斤汗,冬季可降低体温15℃左右。养生养人

汗液的出汗才最主要成分是水和盐分,在1公斤汗水内含有1.53克盐,因而汗水是咸的。出汗过多的人,体内不仅水分丢失,盐分也随之减少。人们在出汗多的情况下,不要光喝白水,还要在饮水中加适量的盐,或多吃稍带咸味的食物,以满足人体对水和盐的需要,达到“收支平衡”。

研究表明,人体对热的耐受能力的强弱与体内细胞中热应激蛋白的多少有关。经常坚持运动的人,体内热应激蛋白合成显着增多,对热的耐受力增强,可抵挡高温热浪的侵袭。而喜欢享受空调的人,体内的热应激蛋白合成减少,对高温的耐受力下降,一旦离开空调来到外界热浪滚滚的环境中,便难以适应。汗腺这一“空调装置”也会因长时间不用而启动不灵,汗出不来,热量散发不出去,极易发生中暑。

仔细区分:出汗量、出汗部位、出汗时间、汗的颜色

正常人每天约排出500~1000毫升的汗液,夏季可达1500~2000毫升。如果汗腺停止排汗或出汗过多,均是不正常的现象。从中医角度来看,汗是津液的代谢产品,与鼻涕、眼泪、口水和唾液共称为五液。此外,汗亦被称为心液《素问宣明五气》,而心主血,因此有汗血同源的说法。出汗过多,会耗气,也会伤及津液而损于心血。

烈日炎炎下被晒得汗流浃背、桑拿室里大汗淋漓、运动场上挥汗如雨,到底哪种出汗方式才正确?

现代人出汗太被动

出汗有两种方式:主动出汗和被动出汗。下班等公交车时,被太阳晒得衣服都湿透了;被工作压力所困扰,烦躁焦虑,急得额头微微渗出汗珠;和朋友一起蒸桑拿,在闷热的环境中汗如雨下…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教授朱学骏表示,这些出汗方式大都非常被动。总体来说,因为天气、环境或心理压力造成的出汗称为被动出汗,只有因运动而产生的排汗才是主动出汗。调查显示,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,能经常运动的人,比例只占到28.2%。这说明,现代人的主要出汗方式都是被动出汗。

中医上也有动汗和静汗之分

由于天气环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属于静汗,相当于被动出汗。不少异常的静汗需要引起注意,比如自汗、盗汗等。有些人不热、不运动时前心后背会出汗,且容易疲劳、感冒、心慌,特别怕风怕冷,这叫自汗,是气虚的表现。夜晚一睡着就出汗,叫盗汗,是阴虚的表现。出汗部位的不同,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。额头面部出汗过多,是积滞、内热壅盛的表现,容易烦躁、口苦、尿黄;前心后背出汗,是心气虚,容易心悸心慌、失眠多梦、恍惚健忘。此外,还有些出汗方式,属于疾病来临前的征兆,比如有些老人半身出汗,半身无汗,这时一定要小心中风。

汗液的气味和颜色也有大讲究

汗味如果发腥,可能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,一般属肝热。若发现汗液有颜色,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,也可能是药物所致,如用碘化物出的汗呈淡红色。

中西医看汗辨疾病

1.汗量

●无汗:又称闭汗,是指汗腺减少或机体不产生汗液,身体局部或全身少汗或完全不出汗。患者某些部位或全身皮肤非常干燥,他们多半曾患有皮肤病(如银屑病、硬皮病等),令毛孔闭塞,以致无汗。另外,若身体新陈代谢紊乱,亦可能会无汗。

●多汗:多汗是指在恒温和静态情况下,仍大量出汗。若多汗兼有心悸、食欲亢进、情绪波动、失眠,可能是甲状腺机能亢进。若多汗兼头晕乏力,以及感到饥饿,可能是血糖过低及肝功能欠佳。服用某些药物后,亦会产生多汗反映。若汗出如珠,冷汗不止,须加注意,这是气散虚极的表现,中医学上称为“绝汗”,是病危的表现。

2.出汗时间

●自汗:在白天,精神清醒的状态下,非因劳动、穿厚衣或高温而汗自出。中医认为这是气虚、阳虚的表现,身体因失却固摄力而不自觉地流汗。自汗的人通常精神不振、气短、怕冷。

●盗汗:指入睡后,在半夜或黎明时分,胸部、背部、大腿等地方出汗,汗量甚多,可令衣服湿透。醒后则没有出汗。盗汗多阴虚所致,若伴有低热、两颧潮红、手心发热,口干等症状,可能是肺病的征兆,如结核等。

3.出汗部位

●头汗:以头面部出汗为多,是肝胃有热及气虚所致。若兼有四肢发冷、气短,多为阳气虚。如果突然出现一侧额头出汗,多是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,可能患有动脉瘤。

●手足汗:心情紧张时会手脚出汗,若非此因而经常两手潮湿和冰冷,多因脾胃湿热,气虚、肾虚所致。

4.汗的颜色

一般人的汗是无色的,也可以略带淡黄色,这是正常人的汗色。患有不同疾病的人,汗色会因病而异,其恰如症状的指示剂。人若服用了氯化钾后,汗液会呈红色。吃蛋黄、胡萝卜过量,汗液会呈深黄色。

一吃饭就出汗

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“饮食性多汗症”。主要表现在每次进食尤其是在进热食或刺激性食物时,大量的出汗。一般多局限于口唇、前额、面颊、鼻部、颏下等部位,严重者胸部及背部也可大量出汗。

进食停止后,出汗现象则渐次减少至停止。饮食性多汗症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。原发性多数自幼年开始发病,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失调,使植物神经系统的汗腺分泌纤维过度兴奋所致。继发性者多见于周围神经病变患者,如周围神经受损伤等。以上症状一般不需治疗,也无有效疗法。病情严重者可行副交感神经阻断手术。

多汗可能是疾病先兆

低血糖

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很多,可以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为主要表现,发作时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,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,可导致大量出冷汗。

甲亢

即甲状腺机能亢进。怕热多汗是这一疾病的特征之一,而且还表现为精神紧张、性格改变、烦躁不安、注意力不能集中、难以入睡等症状。

嗜铬细胞瘤

其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,出汗具有阵发性,有时也可以持续性出汗,但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变白可同时发生。还会出现心慌、手抖、四肢发凉等。但此病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,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症状。

主动出汗才养生

同样是出汗,天气炎热时,被动出汗照样能让人大汗淋漓,为什么就不如主动出汗好呢?专家解释,不管是因为炎热而出的汗,还是桑拿蒸出来的汗,都只是在人体浅表层出汗,而运动才是真正的深表层出汗,也就是让人从里向外出汗。这种汗是人体进行的自我调节,出汗后不仅让人感觉很舒服,还能起到以下8大作用。

排出毒素

主动出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过程,将体内堆积的乳酸、尿素、氨等毒素排出,还能保障鼻子、皮肤、肺脏、大肠这一系统畅通。

控制血压

高血压是一种由于血管内径变窄、变硬,单位血流量受到限制而出现的一种现象,运动出汗可以扩张毛细血管,加速血液循环,增加血管壁弹性,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。

促进消化

不出汗、气血运行慢了会影响消化,导致人吃不香;神经活动也会因此受到影响,导致人晚上睡不香。

防骨质疏松

不少人以为出汗会导致体内钙质随汗液流失,对此,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指出,只有水溶性的维生素才会随汗液流失,钙虽然溶于水,但溶解度很低,不太会随着汗液排出。相反,出动汗有利于钙质的有效保留,防止骨质疏松。

增强记忆

美国针对2万中学生进行的一项长期教育实验表明,主动运动流汗对学生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,记忆力、专注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。

护肤美容

总不出汗的人,皮肤代谢缓慢,一些废弃物难以排出。出汗可以清洁毛孔,达到美容护肤的功效。

减肥

当人体运动并达到一定强度时,脂肪便会燃烧转化成热量,通过汗液排出体外。

让男人更有魅力

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,男性流汗的气味能使女性心情愉快并感到精神放松。

学会出汗最重要

长期使用空调、缺乏运动,让现代人的毛孔变得越来越迟钝。对于不爱出汗或没有时间运动的人来说,怎样才能多出主动汗呢?专家们建议,在生活中,不妨试试以下几招:

运动前喝热水、热粥

运动前喝杯热水或热粥,让毛孔进入蓄势待发、将开未开的状态,再锻炼一段时间,就能让毛孔全部打开,汗出透了,一通百通。但运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吹空调、风扇或洗凉水澡,要耐心等汗消退。

巧用生姜促汗出

生姜在夏季是个好东西,既散湿暖脾胃,又走表开汗孔。不得不在空调环境上班的人,可以坚持喝点生姜水,比如茶叶加生姜片泡水、生姜红枣水等,促进排汗。

从膝盖开始自我发热

长期在写字楼上班的人,可以用热水袋、暖宝宝等来增加排汗。每天上班后将一个暖宝宝贴在膝盖上,让人体自发生热,深入到皮肤深处。回家后用热水泡脚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。

静止一小时

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,每天定时关掉空调,静静地坐一个小时,培养身体主动出汗的能力。

晒15分钟太阳

夏日阳光是人体主动出汗最佳的动力,每天上午9—10点和下午4—5点,晒15分钟左右太阳,并做一些简单的舒展运动,能使身体能量逐渐被激活。

最后提醒,除了患有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的人群外,大多数人都适合依据自己的身体条件主动出汗。需要注意的是,不能一味地追求多出汗,户外活动不要让自己过于疲乏劳累。出汗后切忌喝冰镇饮料,要适当补充常温下的白开水或淡盐水,少量多次摄入。

上一篇:惊 闹钟叫醒可成健康杀手
下一篇:心理调节6法 轻松摆脱“节后综合症”
相关内容
最新内容
推荐内容
热点内容